【第91期】黄明胜:技术会重构公关行业吗?
文>黄明胜 智者品牌执行副总裁
回望起来,“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曾经掀起的浪潮和热议,就如同某种无法再现的辉煌。虽然当时这一议题之所以蹿红,其实是基于某种误读或书商夸大其词的炒作。但不言而喻的是,彼时的公关的确有自己的力量感。
时至今日,古典公关时代的秩序感早已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外部力量介入,冲击着越来越窄化的公关生态。一方面,公关与广告或其他相近品类的融合越来越快。很多公关的活,现在并不都是公关公司在干,公关公司干的活,也并不都属于传统的公关范畴。尴尬的是,一向擅长于说故事的公关公司或公关从业者,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无法表述清楚“公关是谁”这一看似简单的命题。而另一方面,公关发展模式似乎越来越单薄,想象空间缺乏,一点儿都不性感。
更现实的是,虽然整个公关市场的蛋糕仍在逐年做大,但似乎头部公司普遍陷入增长困境,腰部公司尽管仍在增长,但增长幅度也在放缓。在此背景下,一些公司宣布向技术做战略转型,赢来一片欢呼。的确,颇有传统意味的公关,有了“技术+”概念,的确有意思多了。有专家也认为,技术或将重构公关行业。
必须看到的事实是,技术的确正在改变公关行业。因为公关沟通的信息、场景、介质、内容、形式,都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需求上的兴趣,然后开始传导到公关生态链。大多数公关公司开始适应,从人才到架构再到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每个层面都在紧张而忙碌地适配。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否愿意,也不管适配起来的痛苦程度,绝大多数公司都被动地卷入这一轮技术洪流,实现了或轻或重的技术布局。要么是投入资源自己布局技术中台,要么是以轻资产模式对接起外部的技术类公司。
尽管技术赋能公关已成事实和越来越显性的未来趋势,但技术将重构公关行业的结论,理性推断起来仍然是比较匆忙和急躁的,且在逻辑上有一些站不住脚的BUG。因为重构意味着完全从底层颠覆,推倒重建一套游戏规则。
我们看到,大多数鼓噪这一论点的,都是基于营销技术这一基础展开。而这可能就是最后结论产生偏颇的关键,因为把公关等同于营销,或者公关从属于营销都是一种误会。虽然今天的公关业务的确已经倾斜了很大的资源和比例去支持营销,但公关本质仍是对于核心受众的认知管理,是基于交流和信息而展开的。战略公关、危机公关、媒体关系构建甚至在西方纳入公关范畴的政治游说,都和技术是弱连接。或者说,技术可以带来新意,但并不是底层逻辑和本质因素。
再就是,现在流行的技术,诸如区块链、云计算、AR/VR、AI等,都可以让公关内容更为立体化和丰富化,但并不足以形成内容科技。因为内容不仅关乎场景、载体、介质与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设计和内容制定。而这,却是最难标准化的。科技对于内容最大的改变,或许应该是基于技术优势而带来的海量样本和精准数据,内容依托于这些数据抓取而更为准确和有效。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内容创作更需要综合语境、社会情绪及专业判断展开。
因此,个人的判断是,公关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太可能会形成技术的单边市,而更可能是“一面艺术、一面科技”的双轨市。科技迭代和进化是一个层面,而公关与传播,本身对话术、沟通、信息、内容、审美、尺度等仍有精湛要求,仍然是要基于人的洞察与智慧展开,近乎于一门艺术的不断修炼。
所以,对于公关生态而言,技术赋能已经彰显,技术布局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也不用太迷信技术的力量。重构之说短期内能倒逼变革,但不会形成根本性的趋势。放眼未来,还需要同步锤炼艺术的一面,注重内容,夯实竞争力。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