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桑德拉:自媒体的恶
    2014-02-27      1470      作者:桑德拉 资深公关人士      来源:《国际公关》       分享:

      《新闻晨报》停刊的消息再一次激起了所有人对传统媒体的担忧。在自媒体的围剿下,传统媒体正在手忙脚乱。在这场阅读竞争里,与传统媒体一起日渐失守的,还有传统媒体的新闻审编流程、作者的新闻理想(或是:内容信仰),以及法律的监管。我不认为一场轰轰烈烈运动式的打击谣言行动是法律监管的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对法律监管的破坏。

     

      在谈自媒体的恶之前,首先要承认自媒体推动传媒变革、甚至社会变革的积极意义,那些具有价值的成功自媒体,比如:韩寒的“ONE”、罗振宇的“逻辑思维”等,他们的成功来自于自媒体人的个人魅力和对好内容的坚持。

     

      “好内容”,或者称“内容为王”,这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自媒体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商业模式的探讨中高度认同的观点,这场探讨包括了保守的传统媒体人、主张新模式的自媒体人,以及那些一只脚在传统媒体另一只脚已经迫不及待跨入自媒体的人们。

     

      如何定义内容的好与坏?

     

      在自媒体时代,当“好内容”被简单定义为“被转发次数多的内容”时,影响力已经抛弃了公信力。而在“彰恶快于扬善”的网络世界里,传播“恶”比传播“善”更能刺激受众的神经,传播“丑”比传播“美”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于是,自媒体的恶就会被激发,有人开始每天绞尽脑汁搜寻那些有话题性的、对感官有刺激的、能吸引更多人传播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并不需要和真实有关,有的甚至与真实相违背。

     

      和传统媒体相比,很多自媒体起点低,缺少对信息的核实和编辑,从好的角度说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了,观点更多元了,但与此同时,其信息质量低、可信度也低。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大妈碰瓷外国小伙”就是一条源发于自媒体未经核实、颠倒是非的信息。自媒体的很多信息呈现的是没有逻辑性的碎片化和情绪化,随着一个又一个热点的出现,每条信息产生的影响转瞬即逝。与此同时,自媒体成长的压力大,而受到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机会小,在一大与一小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短视行为。于是,陆续开始出现一些自媒体,只为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传播率,吸引更多的用户,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前段时间曾经有一场讨论:新媒体时代,为什么没有大记者?在所有的探讨和分析里,我最认同的一点,是内容信仰或是新闻理想的消失,它很容易让自媒体人迷失在寻找话题里,而不是在思考,在解读。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自媒体时代,内容的“阅读竞争”越来越高。快速产生的内容,导致读者的阅读越来越浮躁。而读者的这种浮躁也必然传染作者,所以更多的作者为了获得自己文章的“点击数”和“转发数”,更多地选择话题性更强的新闻和信息,再作一些没有调查的评论,而很少认真地做内容。

     

      自媒体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甚至是生活趣味,它在积极推动传播变革的同时,也在被过度滥用。那些只为关注度而飞奔的自媒体,制造了太多刺激感官的荷尔蒙,而看客们就像是被幕后调戏情绪的棋子。而监管的缺位,让自媒体制造了一个比传统媒体时期更复杂的困境,真、善、美与假、恶、丑早已辩护不清,谁还在乎那流亡不知在何处的道德。

     

      作家纳博科夫曾说,一流的读者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这句话也可以解读为,三流的读者也不是天生的,同样是三流的阅读环境培养出来的。而今天快速发展、挤占我们太多时间的自媒体,又正在给我们塑造一个几流的阅读环境?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