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黄明胜:吐槽的力量
社交媒体的一大贡献,就是绵绵不绝的吐槽。
相比于传统宣讲与主动推送,吐槽有着天然的生命力和传播快感。人们对于吐槽内容有着不可理喻的信任,他们不再像平时一样谨慎、戒备或抗拒,反而积极充当再传播、再扩散的角色,进而形成近乎裂变的自传播效应。
说到互联网传播,一飞冲天的小米堪称爆款型玩家。近日,小米掌门人雷军貌似幽怨地谈起了吐槽。他感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社交媒体部分舆论空间中,吐槽小米似乎成了一件“政治上正确”的事情:周末开放购买,被上班族吐槽;工作日开放购买,被学生吐槽……6月份产能和需求达到平衡不用抢了,被吐槽卖不出去了;7月降价促销,需求量大增,又被吐槽抢不到;有按键灯,被吐槽晚上晃眼;没有按键灯,被吐槽夜里找不着;跑分第一,被吐槽我们是参数党;一年后别的新手机跑分上来了,又吐槽我们性能不够高了……
别被雷军这种表面的幽怨迷惑,实际上雷军以及它的小米深谙吐槽之道。他的这番诉求,不过证明了他骨子里的傲娇。在看似糟糕且槽点密布的“吐槽小米”浪潮中,隐现在背后的是小米近乎变态的关注度。不得不说,小米在手机市场火力全开,“全民吐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吐槽不仅将人们的眼球转移到毫无手机根基的小米品牌,而且聚焦于小米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其生命周期全程。由于没有伤及根本的重大故障,看似汹汹的吐槽其实并无碍于小米的口碑,反而在品牌与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联。雷军本人其实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表示:“如何面对着众人的嬉笑怒骂,保持和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今每一个创业者的必修课。至于大家的吐槽,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很艰难,如果吐槽一下能让他感觉生活变得美好一些,随他去吧。”
事实上,小米在吐槽术上更进一步。他们不仅展现了对于被吐槽的宽容,某种程度上还在鼓励或纵容吐槽。小米论坛之所以有着让业内人士震惊的高活跃度,正在于论坛管理上对于“言论自由”的坚持。只要不涉及无中生有的诽谤或抹黑,任何抱怨、愤怒,都可以在此留存,我甚至在小米论坛上看到一篇大讲华为荣耀3完爆小米手机的帖子。这种生态下,人们会觉得这里草根气息浓郁,信息真实可靠,自然愿意在这里畅所欲言,与此同步,小米高管甚至齐齐披挂上阵,有时候在微博主动吐槽,引来围观。
与小米相比,阿里巴巴同样也算吐槽公关术大咖。双十一期间,天猫官方微博抢发一条战绩播报的帖子,被人吐槽算术不精。“内裤1.5米长”成为人们竞相传播的槽点。有意思的是,天猫官微并没有做任何辩白,而是发了一条以官微小编与老板马云对话实录为内容的长微博。其富有灵气的自黑与吐槽,瞬间冲淡了人们对其失误的不满。马云以及天猫小编的形象变得和我们普通人一样栩栩如生,人们甚至要对其自吐槽道一声赞了。
当然,任何事都有正反面。内部员工或亲友的爆料式吐槽,堪称现代企业危机的重要源头。所以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分析槽点的杀伤力。如果伤及企业根本,就要严阵以待;反之,则可以柔道战略待之。或笑而不语,或“与民同乐”,化吐槽为嬉戏、调戏、自嘲,甚至自虐,即可轻松反转。而主动的吐槽,建议传统企业还是尽量不要涉足,因为掌握尺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互联网特性,吐槽语言也要接地气,否则只会徒增笑料。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