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王丰斌:轮子文化与汽车文明
    2014-02-28      1368      作者:王丰斌 新势整合传播机构副总裁        来源:《国际公关》       分享:

      人类的文明进程不只是那些大人物、大事件的历史,真正让人类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迅速拉开差距的,可能是一些“器物”的出现,比如说“轮子”。在网络写手杜君立的新著——《历史的细节》中,笔者感受到一种历史长河中细节的力量,轮子不仅推动着历史的演进,也记载了不同文明的走向。

     

      人类150万年前就驾驭了火,而轮子的历史可能就只有5000年。不过,轮子让世界朝着人类期待的方向快速滚动起来,因为轮子,人类的生存才有了效率、速度的大幅提升。轮子可能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发明,当轮子与马匹、与权力结合之后,轮子就演化为攻城略地的战车,决定了历史上无数次从黄河、尼罗河到莱茵河战火的蔓延。轮子的出现也开启了后来的机械化时代。当1886年奔驰将内燃机和四轮马车组合在一起时,人拥有了汽车。可以说,至今我们仍处于轮子的文明进程中。

     

      但是,在人类轮子的文明进程中,中国式的历程却颇为独特。中国可能是较早进入轮子时代的,发明轮子的人被国人归到黄帝那里,黄帝被奉为始祖轩辕,据称4600年前,黄帝在空桑山北造车: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黄帝作车,任重致远”。轮子变成了车,本意在于提升速度和效率;但是,中国的思维开始转向,车变成了权力和身份象征,“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

     

      在中国,两轮车几乎没有发展为四轮车,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形上之道、轻器物之用”的思维颇为吻合。由于人力多马匹少,马车开始减少,大行其道的倒是轿子。在一个等级化的没落的社会氛围中,轿子比车更能体现权力的快感。太平天国时代,洪秀全的轿子是64人抬,杨秀清是48人抬,超越了后人的想象。正是在这种畸形的轿子文化中,轮子开始隐退,以轿代车、以人代畜(人力车)成为千百年来的时尚。即便在今天,我们又重新找回了轮子,和西方并肩进入了汽车时代,不过,轿子的传统基因似乎还明显留存在现实的图景中。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它还是身份和财富甚至权力的象征,据称,中国有官车超过600万辆,各级不同官员均有不同排量标准。

     

      历史总是有吊诡的地方,轮子的文明进程中,西方从马车发展出了汽车,我们遗忘了轮子,历史毫不留情地把我们搁在一边。今天,中国汽车业已经创造了历史,产销世界最大,在营造了强烈的自豪感的同时,历史又将一个“三千年未有之挑战”摆在我们面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幅车主人群增长,中国的汽车社会是否可持续、人类的汽车文明应当是怎样的图景?

     

      其实,人类轮子的文明史正在发生着一次转型,过往的命题是如何“物尽其用”,尽可能发掘汽车的技术性能提升效率和速度。而今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车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好因为汽车大量使用所带来的交通、能源、生态等社会危机。

     

      轩辕发明轮子,轮子让我们双脚离开地面,让我们变得更快;今天我们似乎更需要慢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于从事汽车传播工作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最虚无也最沉重的问题。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