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ka Schaller: 战略传播者的价值创造之道
    2025-06-25      10      来源: 本站       分享:

    Monika-Schaller.jpg

    当镜头前的新闻记者转型为企业传播战略的决策者,当传播使命从信息传递升维至价值创造,SAP全球首席传播官、董事会扩大委员会成员Monika Schaller(莫妮卡 • 沙勒)用25年,书写了传播人突破边界的故事。这位跨越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传播专家在颐和园与《国际公关》记者围绕企业传播战略、AI对传播的重塑、女性职业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交流,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她的传播理念与职业经验,感受她积极乐观、不断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中国行:见证创新与传承

    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的中国传媒大学,是Monika此次北京之行的第一站。参访校园时,她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历史沿革、教学项目,还将自己总结的CEO传播经验、与CEO共事的工作感悟分享给了学生。作为在传播行业深耕25年的资深从业者,Monika回想自己初入行时,高校尚未开设正规的传播学相关专业,面对这座培养无数传媒精英的学府,Monika不无感叹:“我所有传播方面的技能都是从工作中习得,非常高兴有机会跟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如今高校能够如此专业系统地开展传播学的教育和培训,很难能可贵!”在交流讨论过程中Monika发现同学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极高,这既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缩影,也体现了年轻一代正积极拥抱技术革新的心态。

    在湖光潋滟、春柳拂堤的北京颐和园,《国际公关》杂志记者见到了Monika,棱角分明的面孔上,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对话中她神情专注、条理清晰、耐心细致,即使听不懂中文,她也会为每个提问预留真诚的目光交流,到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她常常讲几句就停下来,等翻译人员复述,然后再继续表达,这种跨文化对话的优雅从容使整个过程轻松愉快,氛围融洽,让人如沐春风。

    Monika第一次到访北京是2019年12月,对中国深厚的历史沉淀、文化传承印象深刻。此次重返北京,她不仅重温了这份文化底蕴,更感受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飞猛进。中国发展变化的速度让她惊叹不已,“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很多有意思的方面值得欧洲国家学习。这次我见到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他们非常关注全球化发展,了解最前沿的技术、使用先进的工具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Monika Schaller.jpg

    (Monika在中国传媒大学)


    战略传播:从执行者到决策伙伴

    Monika指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结构、发展态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精准的传播策略不仅能够为企业业务继续增添价值,更是助力企业战略落地的关键推手。她还强调:“企业传播的工作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它能很好地配合公司战略的方向、实施,支持客户提升公司的信誉和品牌价值。”在一家公司中,企业传播部门绝非仅仅是辅助性的职能部门,它具有建言献策的职能,极具战略意义。它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价值的缔造者,通过精准的传播策略,将企业理念与价值传递给每一位受众,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与品牌影响力。

    以她的亲身经历为例,作为SAP董事会扩大委员会的成员,她受邀参加每一次董事会。每逢重大决策,董事会都会征询传播部门的意见,评估其对企业信誉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Monika坦言如果没有好的传播策略,企业战略的可持续性将大打折扣。

    SAP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扎根本地市场发展,在大中华地区设有12个办公室和1所研究院,拥有6000多名员工,建立了非常雄厚的业务基础。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传播部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9月出任SAP全球首席传播官以来,Monika领导全球整体的企业传播工作。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对于全球传播部门的工作架构和机制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带领团队更加高效、更加创新、更加敏捷的开展工作。她带领团队围绕关键时点开展沟通传播,如推出AI相关产品、数据分析产品,均获得客户良好反馈,展现了传播工作的价值。2024年1月,SAP宣布重大重组计划,人员调整引发市场关注。传播部门承担了向市场的沟通工作,强调此次调整为正常的人才结构优化,是一个平稳稳健的过渡,不会对市场产生扰动。

    企业战略调整后,SAP更聚焦于打造一家真正以云为核心、以增长为导向的企业,并精准定位各类利益相关方,提升他们对传播工作的信心,包括资本市场、投资人和媒体。可以说,过去一段时间SAP传播部门通过有效的传播,持续兑现了对市场的承诺,并清晰地讲述了企业转型的成功故事。


    危机管理:预见力与透明度

    Monika的职业生涯始于彭博新闻社的出镜记者,在纽约、东京等多个城市工作。她曾在德国DHL集团负责领导企业传播、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团队,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她也曾在高盛、花旗集团以及德意志银行等公司担任企业传播负责人,主导战略传播工作,助力公司成功应对各类危机。

    从出镜记者到企业传播负责人,能力在提升、工作在改变,但Monika却从未离开过新闻传播领域,她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全球传播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她将自己作为新闻记者的视角、工作方式、叙事模式融入企业传播,始终以受众为中心,讲述有感染力的故事。

    很多从事传播工作的人经常会有一个习惯性的错误思维,认为只需要把信息简单的推送到市场,用户就会自动吸收,而Monika则表示“我们需要仔细思考受众想听到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能够让受众、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如媒体、客户、政府机构或者其他主体)觉得你的信息非常有意思,是他们认同的,而且非常有说服力,这才是我们发挥效用和影响之处。”她将传播策略看作是一幅美丽的拼图一样,心中有完整的蓝图,从小处入手,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位,一步一步拼出每一块的内容,最终呈现出一幅完整、有力的传播画面。

    在Monika眼中,传播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首先你要非常了解企业的战略为何,其次你要掌握关键数据,第三擅长与人沟通,第四时刻保持好奇心。这四点是传播的基础。”除此之外,通过多年来在传播领域工作的经验,Monika认为许多传播技能,比如制定策略、流程管理、高层变动沟通、企业并购重组应对等,都可以通过实践积累。而想要成为真正在公共关系和媒体关系方面游刃有余的人,天赋也必不可少,例如对于危机到来的直觉。不过,长期训练同样能塑造这种“直觉”。

    企业危机处理是一项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工作,但Monika像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展现出极高的敏感度和预判力。她总能在危机来临前预判事件的严重性,判断某事件是否会演变成危机,并在风险来临前做好预警措施,或者以一种快速且有效的传播的手段来应对危机时刻。

    Monika回忆起2008年到2009年期间,在全球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接连爆发的冲击下,欧美多家银行倒闭、证券市场遭到重创,整个金融业深陷信任危机。在那时想要修复这些金融机构受损的信誉,非常考验传播策略,尤其是内部沟通。最近几年的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危机,也是全球范围内很大的挑战。她总结出危机管理里的“黄金法则”:第一,深度诊断:要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精准把握危机本质;第二,快速响应:基于准确、及时的信息,在企业内部迅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第三,透明沟通:尽可能一次性将传播工作做到位,保持信息透明与实时快速传播。“当然,如果是遇到诉讼危机是例外。但是其他情况下,尽可能做到一次性地把沟通工作做到位,要透明,要非常实时、快速。


    Monika-Schaller.jpg


    AI时代:传播的变与不变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能力,开始在传播行业崭露头角,慢慢重塑传播行业的运行方式。Monika作为传播行业的行家里手,看到了AI给传播带来的多种可能性,也看到这背后需要承担的责任。

    她指出,AI可以显著提高传播工作效率,释放从业者的创造力与战略思维。“AI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人被取代,相反是将企业传播者从繁琐重复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内容创作。”她以舆情监测为例,过去SAP需要通过第三方机构做调研,撰写非常复杂的媒体舆论报告。现在有第三方的基于AI的应用,能够实时、全面地整合全球不同信源的舆情信息,一键生成多维分析报告,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全局视野。

    在内容生产方面,AI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简单的提示词,AI可以实现“文生图”“文生视频”,甚至可以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采集高管的原始影像素材,制作不同的视频内容,大大减少了对高管时间的占用。在新闻通稿审核流程中,未来AI智能体有望一站式完成法务、合规、财务等部门的审批链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让传播更加高效顺畅。


    技术赋能与责任边界

    与此同时,Monika说到AI的应用同时也伴随着重要的责任。要提升员工的数字素养,帮助他们掌握新工具,同时缓解对AI取代工作的担忧。AI并非威胁,反而可以释放更多生产力,让员工专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此外,数据的清理与结构化同样关键,只有打好数据基础,AI模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产生实效,这些准备工作不可或缺。

    AI可以为传播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在传播领域,AI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错误或过于片面,造成虚假信息传播。还会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泄露个人信息、触发员工职业发展焦虑等多种负面风险,影响企业声誉。Monika说起她的担忧,AI+社媒的形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布者”,自媒体泛滥但缺乏审核机制,内容却传播极快。“尤其在欧洲,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在下降,如何重建媒体权威性,让公众不再依赖随意发布的自媒体内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面对这些AI可能带来的风险,Monika表示,第一,如何用好数据和用好AI应该有清晰的思路,虽然我们有AI生成的内容,但作为人也需要有自己的一道防线去思考它的内容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对信源做了核实。第二,AI幻觉问题的本质在于数据质量。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是关键。像ChatGPT模型是如何从小数据集起步,再逐步演进的。而SAP的商业AI主要基于客户自有、真实数据进行训练,在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避免幻觉。第三,从传播的角度,我们需要更有自主权。特别是要通过私域渠道比如LinkedIn、播客、自有社交媒体来发声,抢占先机,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入发展,Monika认为在未来内容会更加个性化,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还是外部受众。在传播行业,AI可应用在新闻生成、头条推送、研究支持和视频制作等方面,效率很高。但大家也更担忧的是,AI+社媒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布者”,缺乏审核机制,内容却传播极快。特别在欧洲,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在下降。

    在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还是外部受众,内容都会更加个性化。就像电商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推荐一样,这种趋势也会进入企业内部,让企业内学习和信息获取更贴合个人需求。另外,她认为就传播行业的发展而言,AI可应用在新闻生成、头条推送、研究支持和视频制作等方面,提高效率。

    对于AI的发展,Monika一直秉持着两点理念,第一点,她认为AI是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会产生革命性的结果,就像之前iPhone的问世一样,AI的革命性速度会更快,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大家知道技术都有波浪式的发展态势,一开始曲线都会很陡峭,之后是平台期,可能有一段时间又会有些下行。最后它的发展应该会趋于常态化的步速。第二点,在信息泛滥、虚假信息横行的时代,更需要传统、严肃媒体站稳脚跟,当然她讲的传统媒体不一定是纸媒,而是严肃媒体,应该能继续成为公众可信赖的信息来源,提供对于某个新闻事件的可信视角,能够帮我们滤掉那些虚假的杂音,回归真实,了解事情的真相。


    关注女性职业发展,授人以渔

    全球女性公关(Global Women in PR,简称GWPR)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会员制组织,成员来自公关代理机构、企业内部公关部门以及独立从业者。Monika是GWPR的创始成员之一,也一直积极投身于该女性公关网络的建设。

    一直以来,Monika都很关注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和挑战,GWPR建立的初衷不是强调男女差异,而是更多地鼓励年轻女性在投身PR行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有自信,能够做好相关的准备,更有能力做好公关的工作。在GWPR里有很多内容是关于提升自我,给女性公关人教授一些相关的技能、管理和领导力的技能,让她们能够做好准备,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让女性能够为她们未来的机会未雨绸缪。

    Monika作为导师、面试官,面试了很多来应聘传播工作的候选人。她发现在自我认知与评价相关环节中,男性通常更愿意强调自己的优势。而女性往往更谨慎,如果发现有一项要求自己不完全符合,就会产生疑虑。这种男女表现的差异,让Monika看到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不自信,她鼓励女性更加有自信,敢于展现自己的价值。

    不仅如此,对于女性公关从业者,Monika表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要做好所有准备,不要太早地、急切地想要去抓住机会,机会会在合适的时间来临,“你如果做好准备的话,那机会就是你的。”女性还应该勇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和需求,不要期望别人能自动理解你的想法,“如果你不说出来,别人永远不会知道。”

    Monika的职业生涯和行业洞察为传播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她用行动证明,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企业战略的关键支撑。在AI时代,传播者需要拥抱技术,提升能力,同时坚守责任,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对女性发展持续关注的她,也正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年轻一代照亮成长的路径。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