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期】曹志新:诗词大会,文化中国
    2017-03-29      1154      作者:曹志新 危机管理专家      来源:《国际公关》       分享:

      好创意可以形成一种吸引!

      好创意可以生成一种力量!

      好创意可以凝聚一种精神!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正是符合这种好创意标准的一档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累计收看观众达11.63亿人次,总决赛收视率更是遥遥领先。为什么一场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知识竞技型节目能得到如此多观众的钟情和爱意呢?我想答案应在创意、内容、人物三大方面。


      首先是创意。


      电视是视觉的艺术。此次《大会》的场景可以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场面大、灯光炫,效果多变,可谓美轮美奂。舞台的混搭更是让人有穿越时空回归故国之感。置身其间的人物兴奋,屏前观众看了也顿觉赏心悦目。尤其是弓箭射破盾牌的piupiu声以及选题的擂鼓声,更是让人感到如在战场。这种感觉告诉观众,一旦相遇中央一套,你就不再是观众的角色,你就是一个参与者,场上主将对决的风云变幻让你须臾不能离开。


      再说内容。


      赛制有三:个人追逐赛、攻擂资格争夺赛、擂主争霸赛。每个赛程都充满了惊心动魄与期待。大家看惯了各种体育运动竞赛,对这种斗腹中才学,斗记忆空间的大脑赛事显得清新加向往。说其清新,那是相对各种综艺性节目而言,投入所有时间的关注并不能获得半点知识的沉淀,而《大会》则不同,这种清新源自于知识的严谨和对决的激烈。说其向往,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对知识多的人还是抱有尊敬之心的,如果你还是一个用知识换得财务自由的人,就会拥有更多佩服你五体投地的人了。


      三说人物。


      舞台再好,人物才是真正的主角。现场三大人群尽是表现优异。屏幕被锁定的关键还是源于节目人物的精彩。


      百人团及脱颖而出的选手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优秀并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代名词。他们青春洋溢、活力四射,学富五车且才思敏捷。他们赢了就灿烂兴奋;如果输了,他们也会表现的镇定自若,说上一句:我参加比赛不是证明比别人强,而是证明我最强。


      四位点评嘉宾的表现让我们尘封了“老学究”的形象。《大会》中四位老师各个风趣幽默,睿智多才,风度翩翩,妙语连珠,或豪放,或婉约。与其说他们的职责是对问题进行点评,不如说各位老师借助《大会》平台用他们丰富的学识,用通俗易懂且激情满怀的语言给全国观众普及了一堂中国诗词课。他们用台上的表现,证明了教中文的老师是最富情怀、最有情趣、最具豪迈的人。


      《大会》的成功,应该记才女主持董卿首功一件。作为主持人,董卿用自己的学识为线,完美连接着个人追逐赛选手、百人团选手、评委等各位风流人物。说过“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成反比”这句话的人成了中国首富,但董卿却把“女人的美貌和才识成正比”这个观点在《大会》上演绎得登峰造极。一位参赛选手如此表达了对董卿之才的赞美: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相信《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对《意见》的贯彻以及对传承中华文脉,增进全民学习热情,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之效。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