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桑德拉:标题太美,我不敢看
微信文章公布阅读数以来,我有两个直观的感受。
第一, 朋友圈里的转发刷屏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行动起来给自家的文章怒刷点阅读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唯一带来的小烦恼是,想在转发大潮里找到一条朋友自拍照来开心一下突然变得不那么容易了。
第二,标题党越来越多了。标题们看起来一个比一个让人兴奋,什么“滚床单”、“不要停!”、“伟哥不是男人的专利”,可我订阅的明明是汽车公众号啊。这些标题太精彩,让人不敢看。
关于标题这件小事,我特别有话想说,因为最近深受标题的困扰,也因为标题和编辑发生了几次分歧和探讨。编辑大概是出于好意,不好意思说文章写得不够好,所以才费心用些不拘一格的标题来吸引读者。可是,每次看到自己的文字配上了完全不同风格的标题,都会有一种穿错衣服的强烈不自在感。
标题是整篇文章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读者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判断文章,就如同人会根据第一印象来判断对方,虽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对待对方的态度。太过耸动的标题虽然有着极强的煽动性,但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浮夸之感。
不同于报纸或杂志的阅读,读者看到标题的同时就能将文章内容扫看一二,微信上的文章阅读,是在读者看到标题后,决定是不是值得再点击一次并费上点流量去阅读文章。如此一来,观点鲜明的标题会吸引对观点感兴趣的读者,清新气质的标题会吸引文艺范读者,而浮夸的标题吸引的也大多是浮夸的读者。一篇文章的终极目标是找到那些对文字和观点有共鸣的人,夸张的标题可能是会增加一些相遇的机会,但同样也会错过一些有可能相遇并相守的机会。
自媒体的爆发,再加上阅读量的激烈竞争,把标题们逼迫得正在以三种主流姿态走向浮夸和恶俗:一是,什么词流行用什么,你造吗、萌萌哒、伐开心、滚粗、节操碎了一地……呃,确实碎了一地;二是情色联想,前面已经给出案例,再给的话我担心这篇文章可能会被相关系统错误地定性;第三种,是本人最接受不了的那种丧心病狂的浮夸,煞有介事地在标题后面加上一句:“写得真好”、“值得推荐”、“转疯了”、“很火的文章”、“女人必读”……,可这往往都是转发最多的那一类。
以传统的标准来看,一个好的标题,是你在写完文章后用一句话能够概括文章的内容或观点,如果不能,你要不再去文章中找到这句话,要不重写这篇文章。而在今天的很多自媒体看来,标题能不能概括内容和观点已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关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吸引来点击为阅读数+1,管它打开之后是一分钟退出还是一秒钟退出。
所有以上,绝不是说标题就只能平庸。好的标题确实会影响人的点击和阅读欲望。最近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一篇《西贝员工卧底海底捞万字日记》的文章被大量传播和阅读,而这其实是一篇旧文,两年前以《海底捞卧底感言》标题出现在网上,却被淹没在了信息的汪洋里。不得不说,新的标题比旧的标题看起来更加有故事感。
我喜欢自媒体《世相》里的标题,那些标题和文章里的文字一样,保持了一种持久的美感和优雅。我也喜欢《果壳网》里的标题,它们有趣又生动。我同样也喜欢《FT中文网》里的标题,它们清晰、观点鲜明、故事性强。
但我不喜欢那些浮夸的标题,尽管它可能带来漂亮的阅读数字。我知道,这种价值观可能有点过时了,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我的价值观。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