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00期】在危机中重塑国家形象 助力国民经济 | 封面文章
    2020-10-27      1073      作者:张洁      来源:《国际公关》杂志       分享:

    文>张洁 广州宣禧伟博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文案总监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全中国人民迎接农历新年的喜悦心情打碎。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武汉蔓延,当地医生已发出了“警报”,提醒市民注意。然而,2019年12月底至2020年1月初,中国疾控中心与湖北省卫健委部分学者专家发布通报,称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可治”,“未见明显人传人和医护感染”。可见,原本可将这场不幸扼杀在摇篮之中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


    正是这样一条本该积极对待的声明被大而化之,导致病毒快速往全国扩散,中国陷入人民安危与国家形象危机之中。接着,卫生防控体系遭到国民质疑,国家卫生安全遇到一部分西方政客的抨击。就在中国全力抗击疫情时,一些西方国家更借机贬损,问责打压,变相封杀我国的经济贸易,中断国际交通,将我们列入外交隔离黑名单。特别是以英美为首的国家,其最高领导人及外交部发言人趁势造谣,抹黑中国形象,企图混淆视线,让中国背负莫须有的责任与骂名。


    无疑,论责,确实存在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造成病毒传播失控,危害整个国家及人民的安危利益。所有城市运营全面暂停,一下子,跨年的钟摆被按下了暂停键。新冠疫状病毒成为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除了全民经济受到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考验。万万没想到,中国会以这样的方式引起全球关注。


    然而,危机是一把双刃剑,能刺伤自己,也能成就自己,关键取决于态度和行动。后疫情时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如何力挽狂澜,重塑大国担当的形象?


    一、突遇危机,是一次国家形象的炼金石


    这一次的疫情犹如洪水猛兽,令人措不及防。国民之伤,切肤之痛,成为国家至深的遗憾。一些政务干部的不作为,也成了束缚国家前行的绊脚石。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失控,中国该怎么办?


    其实,中国应对危机的能力,今非昔比,早已掌握到解决危机的原则要领,更能高效地化解眼前的困局。


    第一,承担责任。


    中国意识到这场病毒的严重性,立即启动一级戒备状态。一声令下,武汉率先封城,紧接着湖北省,再到全国各地,直至14亿中国人民窝居在家,以示全民抗战的决心。这不仅仅是保卫自己国民的安全,更是要将病毒封锁起来,阻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病毒传播。然而,面临监督组的走访时,黄冈卫健委唐主任对该地医院的救治情况一问三不知。该事件经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报出,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严肃核查,唐主任被正式免去职务。对这种缺乏责任感、蒙混过关的行为意识,国家表明严肃认真的态度,及时化解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令群众重拾对国家的信心。


    第二,真诚沟通。


    面对疫情早期的信息模糊,政府的信誉遭受质疑。为此,在全民宅家时期,国家全面开启社交平台,进行公开透明的信息传送。各地政府陆续开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将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官方媒体帐号,并开放留言评论区,与网友进行互动沟通;微博、今日头条等内容运营平台,及时带动疫情话题讨论,逐步引导积极、正面的舆论走势。


    针对市民关于疫情的疑问,政府在市长热线中,增设了“疫情专线”,便于市民反映社区管理的情况。面对投诉建议,政务服务中心也进行了回访,并与街道、居委了解情况后,作出信息反馈。另一方面,官方对应的微信公众号,也开设意见沟通渠道,使居民在疫情期间也能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第三,速度第一。


    武汉各大医院首先遭受病毒袭击,在物资短缺、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第一时间调动部队加入支援活动,陆续号召党员干部投入一线抗战。其他城市也发起“一城承包一区”的作战计划,在疫情严重的城市,火速成立方舱医院,电力、电网等企业全力配合,家电企业也加入支援队伍。


    过年休假的医疗用品生产厂家也调配人手,加大生产力度,分批为全国人民配备防护物资。高速、公共场合、小区等,皆启动防控防疫的监测管理。除此以外,微信推出病毒实时路径跟踪,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即时了解到病毒传播走势,加以防范;为了解决市民购买口罩的难题,小程序推出预约摇号限量购买服务。无论是阻断病毒传播,或者扑灭危机,重点就是速度。


    拥有千年文化、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的中国,又岂是一场疫情能摧毁呢?自2008年至今,我们携手共进,经历过雪灾、512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建国70周年阅兵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操,一点一滴汇聚成牢不可破的力量:众志成城,荣誉与共!


    二、传播正能量,是重塑国家形象的基石


    每一年,无以计数的中国故事在上演,而每一年,皆有感动中国的爱心被点燃。包括今年这场“疫情战争”,完美地演绎了中国绝处逢生的智慧与沉稳。那么,此前在国际上所遭受的非议与污名化,是如何化解的呢?


    第一,传播正义的声音。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社交平台的感言:像推特这样的社交平台,发布过大量针对中国的谎言、谣言,其中有着恶毒与丑陋的言论,可在这些虚假信息里,需要中国人民有判断力,需要中国外交官发出真实、客观、公正的声音。她认为,正义的声音就像黑暗里的一盏烛光,能给人力量与温暖。这条视频,引来了几十万粉丝的点赞与支持。有网友评价:感谢中国外交官发出中国最强音!


    第二,传播爱的旋律。


    一对温州的农民夫妇在田里跳舞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视频中,一对中年夫妻,在平房前的空地、在田地里随着音乐节奏跳着一致的舞步。这条视频有6000多万的播放量,300多万的点赞。央视新闻更邀请他们上直播间“舞台”,跳出他们的“下一支舞”。网友留言:没有华丽舞台,也能跳出快乐的人生。这是淳朴的中国老百姓,他们真实的生活,一种未加修饰的幸福。之所以被官媒所传播,因为后疫情时代,更需要传播爱生活的能力。


    第三,传播大国气度与态度。


    外媒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问: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受到新冠疫情的消极影响,中国将采取何种措施来修复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则表示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不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巩固和改善,交情更铁,朋友圈更大了。


    2020年的上半年,我们通过疫情见识了全球不同国家的态度与反应,在我们处于困境时,日本、巴基斯坦、伊朗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其中,中日关系更因此有了转变;当我们走出困境,轮到全球其他国家陷于无助时,中国以强大的生产力向发出求助的国家回报感恩之心,提供防护用品以及检测设备。


    当塞尔维亚的总统流泪向中国提出求助需求的时候,中国迅速回响,更组织医护团队带着物资前去支持,不但得到塞尔维亚领导人最高敬意的迎接,更得到当地人民的赞赏,并收获了友情。


    在中国遭遇欧美国家的恶意攻击时,巴基斯坦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当疫情全球蔓延,中国同样向巴基斯坦进行医疗援助。更为中国建设者包机,送他们前往巴基斯坦完成中巴经济走廊的项目工程。


    而美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要求其他国家不得向伊朗进行石油采购。在全球原油价格暴跌时,中国派出84艘30万吨级巨型油轮买油,与伊朗实现双赢结果。


    以强凌弱的手段,已成为过去。此时的中国,也不再是清朝末年被八国联军欺压无反击之力的弱国。时代发展至今,大国之间的较量,是科技,是智慧,是气度。对比欧美国家的民众,对于政府颁布的禁令持对抗、游行的反应,更能看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后疫情时代,谁能聚合正能量,谁能做到资源共享,谁就更具魄力,引领全球发展。


    三、促进国民沟通,是发展强国形象的利器


    前半年的卫生安全防疫战,使全国生产处于停滞的状态,国民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如何在金融危机中杀出一条生路,这是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疫情之前,政府与官媒在社交媒体的运用模式,也仅停留在公关传播中的递进法则:1%的内容创造,引起10%的互动群众,再吸引89%的围观群众。海量的碎片信息,确实能引来围观流量。但是,要想奠定强国形象,扩大影响力,带动经济发展,更需要促进与国民之间的互助沟通。


    那么,后疫情时代,国民沟通的模式如何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助力呢?


    第一,直播带货。全民带货已经成为这个时期改善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从线下到线上,不再是平民与平民之间的交易,更需要政府与官媒的支持与鼓励。比如,近段时间,央视“四大才子”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合体直播卖货,虽然被网友笑称为“全网最吵男团”,但3小时带货5亿。这是官媒跟随主流创新地跨界发展。


    我们同时也看到,许多领导干部,为了促进家乡经济发展,也在直播间卖货,收到粉丝的小心心和支持。这种国民沟通方式建立在社交平台,是一种线上面对面的沟通互动,能给网友留下直观的印象和视觉效果,最终转化为收益。


    第二,地摊经济。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适当开放“地摊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李克强总理也在答疑会上,提到西部某个城市,设置了3.6万个流动摊位,一夜之间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之后,百度率先推出“一站式高科技摆摊”计划。


    网络流传着这样的段子:原来上半年宅家苦练厨艺,是为了下半年出摊养家。苏州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助力政策,策划出“姑苏八点半”的品牌项目,增设“店外设摊”“集中夜市”等试点,不但成功引流,助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还赢得央视新闻的赞赏。听取民众的心声,满足国民真正的需求,才能将过去的冲突转为共赢的局面。


    第三,社区经济。疫情封禁期间,老百姓出行不易,购物艰难,曾出现短暂抢购现象,这侧面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购买能力。而社区经济,则是建立在社群沟通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衍生的关联产业。购买平台、微信群在线下单,由商家配送到社区提货点,既分流人潮,又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全球抗“疫”的讲话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而这种互利共赢的价值观,恰使社区居民变成了利益共同体。集合社交平台+配送系统,实现消费经济,这是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方式。随着生鲜及日常所需用品的区域经济诞生,其他教育类、商业服务类、健康类等社区化,也会逐步通过小程序、微信群等渠道,形成新型的社区经济配套体系。


    一场疫情给无数家庭造成重创,但新媒体时代,政府与官媒巧用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创造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国家与民众的沟通互动,也正在拆掉过去思维里的那堵墙,打通了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毫无疑问,中国在这场不幸的全球危机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重塑国家形象,铸就大国担当。


    对外,我们有“最强外交天团”,刀枪不入,守住国门形象。对内,我们有“最强才艺团”,能歌善舞,能满汉全席,能以一门手艺创造财富。由内到外,彰显着中华儿女的坚忍不拔与自立自强,完全摆脱了西方政客口中的“东亚病夫”形象,取而代之的是“谈,咱们大门敞开;打,我们奉陪到底”的自信与实力。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当一个国家强盛了,就会有足够的底气站在世界中心屹立不倒。中国重塑的国际形象,正是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平台,尊重国民利益,加强与民众间的沟通,在困局中发现新的机遇。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