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专题研讨】公关传播测量与评估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慕亚集团首席洞察官 Khali Sakkas
嘉宾:AMEC 主席Richard Bagnall,慕亚中国商务总监黄健丰,迪思传媒集团高级副总裁沈健
翻译:慕亚中国分析总监单承俊
Khali Sakkas:我很喜欢这个环节,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与大家有更多的互动。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公关传播测量与评估的发展趋势。如今,从媒体环境开始,公关行业的内外部均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整合机会。在我们服务过的客户中,有些把企业市场营销和公关传播的部门做了整合,从内部向外界传递的信息,内部如何传递,外界又是如何传播。所做的分析和监测,已经不再单纯是传统媒体,比如报纸、网站等,更多的是监测众多社交媒体的平台,只要有可能被提及的都要用整合的方式监测和评估。第一个问题,想要问Richard Bagnall,您怎么看待整合传播?
Richard Bagnall:从我本人的经验来说,确实有很多的整合在各行业中发生,传播领域的一些从业人员需要越来越多的新能力,因为从媒体层面,从传播的策略层面,都会有更多新的要求。刚刚提到的AMEC整合评估框架,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行业各类的整合挑战。
Khali Sakkas:从您的经验来说,公关行业中有哪些整合正在进行?
黄健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行业不仅在做整合,更发生了特别多的改变,中国发展变化的速度极其之快,如今发现的趋势,很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后就不持续了,各不同领域的平台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是马来西亚人,我爸爸还在买报纸看,我每天也读三份报纸,然而,我发现中国人很少有人看报纸了。而且,社交媒体的改变也十分迅速,我们最早做微博、微信、论坛的媒体检测,发现他们的内容走向和变化速度非常快。所以,整合的概念不仅仅在于平台或公关广告公司的层面,更是不同的媒体形式加在一起发生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也会影响公关行业人的工作方式,公关评估的对象可能不再是一个媒体,而是要评估各媒体之间的交往和交互关系。因此,评估的效果就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就是我们未来要面临的挑战。
Khali Sakkas:接下来问沈总一个问题,以您在中国公关公司多年的经验,所感受到的公关领域的大趋势是什么?
沈健:公关领域最大的改变之一就是传播渠道,过去的传播渠道都是人工分发、大众传播。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找报纸记者,由他们来决定我们的文章放在第一版还是第二版,然后对公众进行传播,如今这个方法依然有效,但是只占三分之一。现在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文章都有很多渠道,第一种是人工分发,第二种是机器分发、精准传播,比如今日头条就是机器在推广新闻,这种情况下,公关搞媒体关系的难度就会加大。第三种渠道是朋友分发、社交传播,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朋友圈,它的传递速度和内容都不在我们的监控范围内。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公关成果的多样化。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有一种中央厨房的打法。一场大战役有一个司令,在搜集信息时有不同的内容,包括文字、视频、图片等。最后做菜的那个人,会设计不同的题材,包括文章、短视频等,然后再进行分享和推广。
第三个关键词是整合,也就是刚刚提到的趋势。一场战役中公关市场经常是整合的,所要的结果不只是发了多少稿,甚至要求告诉客户能够有多少实际和潜在的消费者,客户会将这个要求提给公关公司,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改变。
Khali Sakkas:接下来,同样的问题问Richard Bagnall,以您在国际的公关经验,看到公关传播领域有哪些主要的趋势?
Richard Bagnall:我看到的主要趋势是,需要公关从业人有更多的技能,从而同时处理多个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刚刚提到最主要的一点是,现在有四种综合媒体: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和分享媒体。以往经验更多的是,在官网和新闻稿中传递重要的信息,现在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更有趣、吸引人的方式去传递信息。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自有媒体和共享的媒体去创造更多的内容,比如热门的内容营销,就是怎么样创造有意义的内容,从而带来更多的互动和分享。然后,通过付费媒体的形式把传播的速度加快,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可能一些从业比较久的公关人才,花费一些时间可以尽快掌握这项新技能。现在有越来越多新的传播方式,可能会被新进公关领域的人掌握,那么就回到了最初讨论的问题,如何使活动得到更有效的评估。
Khali Sakkas:谈论了趋势之后,我们讨论一下未来是什么样的。沈总,假如现在是五年后的我们坐在这里,行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沈健:预测未来五年,我还是要说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内容。因为,现在我们阅读手机上的文章,最大的改变是版面无限,由此渠道费用急剧降低,这种情况下最核心的就是内容,谁能创造最吸引人的内容,或者是说创造能写内容的人,将有巨大的优势。第二个是大数据。大数据不只是衡量的标准,更是未来公关工作分析和传播的工具。第三个是进一步整合。这里面说的进一步整合包括了公关、广告和数字营销等行业在内,都会更加明显的整合趋势。
黄健丰:要想看五年后的趋势,还是要根植于现在。在过去几个月中,我发现了客户们一个共同的心理状态——焦虑。他们认为,媒体已经失效了,不知道如何去搞好媒体关系,如何处理文章报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去年很多花销都不能再利用了,很多传统和互联网上的良好的媒体报道,也都在今年失效了,从而使得客户产生了更强烈的焦虑。
身处焦虑状态中,我们要思考未来如何改变。可以预测,未来五年最重要的改变是真正的数字化,现在还会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称谓了。数字化不仅是媒体上的改变,也包括工作方式的变化,未来公关和媒体打交道的速度、频次、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如果问真正的媒体影响者是谁,他们的定义也将不一样,现在,我经常要与之前没听说过的网络红人打交道。五年后会发生的情况可能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基础上加剧,专业垂直类媒体变得更加社会化。而大数据则会成为公关广告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不仅要懂数据,还会看趋势和图表,应该不再会出现比较有创意,却不会看图表的公关人,大数据会变成日常工作必须突破的内容。
我们和媒体打交道的速度会变得更快,创造内容的速度和对社会的反应会变得更快。以前的品牌能掌控话语权,我们指导客户发出什么声音,就能够通过媒体去传播,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环境。近几年,我们发现话语权在消费者手中,他们想要聆听什么内容,对什么感兴趣,会就影响到传播的战略。未来五年,如果公关或广告公司拥有大数据,这种内部的体制就可以重新掌握话语权,就能够去影响真正的媒体,让我们的效果达到更好,这是能够看得到的未来趋势。
Richard Bagnall:提到未来,如今有一个说法是公关行业未来是否会被AI所代替,我认为是不会发生的。从公共关系的名字——PR可以看到,我们强调的是关系,是人才的技能,需要强化和管理的关系。如今的公共关系中,一些报告的制作和财务数据的统计工作,是通过机器和软件来完成的。但是,在公关领域更重要的关系建立和维护,还需要靠人来实现。
而且,以我的经验看来,在大数据这部分,尤其是西方对社交媒体的数据有越来越多的争议,消费者也可以去运用一些方法阻止自己的数据被搜集。所以,数据搜集的过程,以及数据搜集后的应用和挖掘,都会受到相应的质疑。西方媒体会有针对社交媒体广告的阻挡,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在媒体上的宣传效果,以及基于这些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因此,作为国际化的组织,AMEC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相应的规章和制度出台,针对数据搜集和分析这部分,将会有更多的规范化操作。
Khali Sakkas:最后一个问题,假设为每位嘉宾赋予一项超能力,可以改变公关传播领域的一些事情,您最想拥有的超能力及改变的事情是什么?我先表达一下我的想法,如果我有超能力的话,希望阻止同行继续使用广告价值作为评估指标。
Richard Bagnall:我希望大家不要再对评估和测量有任何恐惧,而是应该更好地利用它作为工具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比如,我有一辆摩托车,如果提议带大家去坐摩托车兜风,可能都会很愿意,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摩托车很久没有维护保养了,我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油、刹车好不好用、系统是否会正确运行,大家肯定不会愿意去。同样的道理,通过对整个活动的计划做监测和评估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做下一步工作。只有我们都主动积极地做相应的评估和测量,取得相应的成果和效果,才能真正发挥公关传播的作用。
黄健丰:我觉得,最难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如果我有一项超能力,就希望改变一些不合理的思想。不希望他们再去划分所谓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二者未来就是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媒体,不应该去做区分。我们发现,过去几年户外广告量持续上升,而我认为户外广告不是新媒体。所以,我十分希望能改变这部分的观点,希望他们向前看,而不是一直基于现有或过去的经验去思考问题。
沈健:如果有超能力,我希望强化公关行业者的工作能力,可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因为现在公关环境变化太迅速了,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能力去学习,包括新的工作方法、测量方法,而且要有将社会化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整合的技巧。毕竟,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观众提问:大家都喜欢谈大数据和AI,未来的公关是否有可能,更简单地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挑选出真正影响用户的人?
黄健丰: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做到自动发新闻稿,去年阿里巴巴和一家专门做大数据的公司一起,利用不同的时间、地点、照片等,直接合成自动化的新闻,但是这只限制于新闻的部分。刚刚Richard Bagnall讲到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公共关系需要培养和影响,人工有很多独有的、有创造性的内容。如果都由人工智能去发新闻稿,将会没有特色,因为只报道一些实际内容是很简单的。但是,要想宣传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还是需要公关公司的人才把很复杂的内容处理得简单化,需要人的理解并合理传达,我相信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如今,我们看到的机器去模仿深度学习,其实它学习的过程是逻辑的学习,而不是真实的思考,因此,人工智能只能做逻辑性的计算而不是真正的思考。我觉得,公关行业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所替换,而律师和医生一部分技术性的工作,则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沈健:前些年,我们一直在讲互联网死亡,可是这几年又出现了移动互联网,二者的核心差别是什么?移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但是比互联网多了一个东西,就是更加精准。在互联网时代,并不知道机器背后是谁,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用户所有的点击,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被观察到,这对精准分析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以前,公关所做的是在各大媒体首页做宣传,现在推广一款豪华车或者苹果最新的手机,主要是针对那些经常去机场、CBD的人群,并且能够做到在他们早晨看的第一条新闻是我们投放的,晚上最后一条又是我们的广告,广告投放更加精准。
至于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公关人未来是否会失业的问题,我觉得是否定的。大数据只是帮助我们做一些精准投放和追踪,却不能全部代替人工投放,优秀的内容还是需要人来创造和传播。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