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黄明胜:官宣文本的公关审美
文>黄明胜 智者品牌管理执行副总裁
说到公关这一行,从生意的角度实在没有太多可说。尽管这些年的发展还算迅猛,但即便算上全行业的规模,不足千亿的营收和一家巨头的收入都相差甚远,甚至是一些突然崛起的独角兽企业,也能很轻易地超越这个数字。但从专业的层面而言,公关却自有其深邃之处。入行从业看似没有门槛,但要做到优秀仍有自己的隐性金线。更难的是,这个行业最常态的就是总是处于迅疾的变化中,与时俱进是最基本的要求,即便是行家里手,如果脱离一线也会很快落伍。
今天想说的一个变化,就是官宣文本的公关审美。
如果你是公关老兵,又有机会服务跨行业客户,你就会发现官宣文本的公关审美正处于一个撕裂的过程中。多样化自然是好事,但有一些甚至是互相冲突的。从本质而言,你也很难说哪一种审美就是科学的、正确的。尤其是对于公关公司的专业人士而言,更不应该心存偏见,要尊重参差多态。这倒不是奉行通用的套话——“客户的审美就是最高的审美”。而是每个行业生态不同、受众不同,再加上传播语境的裂变,新时代公众接受信息的宽容度和个性化正在形成。
不过,如果将这种公关审美予以对比,看其变迁,仍然很有意思。
以新闻稿这种最经典的官宣文本来说,至今仍有很多的企业要求还是克制、理性、干净,秉承一个合适的、不让自己尴尬的尺度。最典型的,比如是拔高意义。以外资著名品牌或汽车行业为代表,很多都是点到为止,会在诉求事实的基础上,有一些含蓄的卡位。但以互联网品牌为代表的,多是声势惊人,用词磅礴。有时甚至用壮观的排比来凸显自己的突破和产品的伟大,不管事实部分的支撑是否匹配。这其实是传播思路的不同,一个重信息渗透,一个重认知轰炸。
上述公关审美并无格局高下或对错,只是风格不同。但有一些官宣审美,则可以归类为不太专业,是需要进行校正的。比如,至今仍有很多官方新闻稿,喜欢用“据悉”这种词。撰写者和审核者大多不以为然,因为很多媒体记者都喜欢这个用法。但实则不然,媒体记者是客观的第三方,用据悉表达的正是他追访和引用的态度,而官宣方则需要用确定无疑的信息与语态,不能有丝毫的存疑,否则就不是官方发布了。另一个不太专业的审美,则是不少官方新闻稿用夸饰之词时有上帝视角。事实上,夸饰本身并不是问题,比如你说“创造六项世界第一”,即便有些第一是生生包装出来的,只要能自圆其说,仍不失体面。但你要说“此举震惊业界”,则有些过头。如果真要讲这一信息,至少要列举数位被震惊的业界人士,具体的称谓与观点来支撑,否则只会增添莫名的喜感而已。
如今,绝大部分企业都喜欢用企业官微或领导人的官微,当做官宣的重要阵地。而官微的文本,通常都会以反传统、反刻板、反严肃为荣,拟人化、人格化成为共同的追求,希望用自己的人设来做持续的运营。虽然有时也会有狂发句号或者啊、当这种有些哗众取宠的手段,但在注意力稀缺、碎片化的今天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官微用来发布直接和竞争对手以及其产品的对比,仍然非常不体面。实际上,吊打竞品这一策略,如果沦落到一地鸡毛甚至为公众不屑的地步,其策略红利就已经被榨干了,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了。无论是企业,还是产品,浓墨重彩的都应该是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核心诉求,而不是去蹭对手或踩竞品。换言之,如果是一款平庸之作,即便比竞争对手要好一些,也不过是比烂而已。
当然,的确也有一些“震惊业界”的官宣。比如一些官微,还有怒骂自己企业的情况出现。只是这些已不能算官宣行列,更谈不上官宣的公关审美。虽然仍是官微发布,但操作官微者已经完全失控,纯粹是个体表态了。
(注: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