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徐茂利:让指数回归到工具属性
今年3月以来,有两件事对公关圈冲击较大,一是百度宣布调整新闻源数据库,一是微信推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微信指数功能。
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事,我们先来说说百度取消新闻源数据库是怎么回事。
一段时期以来,互联网上资讯传播的主渠道,一般有具有新闻信息登载资质的网站承担,在考量精准阅读和二次传播这两个维度时,百度一家独大,“百度新闻源”链接落地一直是考核企业新闻发布的重要指标。加之百度指数有大数据支持,相对全面、立体和客观,又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公关从业者在评价传播效果时,常常运用这一工具来制定KPI,渐渐形成了甲方乙方都认可的一个评价体系。
一旦成为标准,就有人会钻标准的空子,市场上一些提供SEO服务的公司就从这里入手,研究百度的算法,将营销内容包装成机器优先识别的目标,进行所谓的新闻营销。近五年来,百度一周小调整,一月大调整,不断变化算法,和各类SEO公司斗智斗勇,尽力在保持指数的客观,效果大家都看得到,这里不赘述。
但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移动端资讯渠道的崛起,互联网传播的中心发生了转移。相对于移动新闻资讯产品而言,百度新闻在即时性信息的传递上弱于微博,在深度内容和用户时间的占据上弱于微信,在个性化算法内容的推荐上弱于今日头条,种种危机迫使百度最终放了大招,不再只调准算法,而是直接调整新闻源数据库——不再抱残守缺地固守已经日渐式微的原有信息源,转而向优质内容识别和分发技术寻求突破。
这话还可以说得再白一些,就是百度调整了新闻源数据库,放弃了一些权重低、缺乏原创内容和时效性的新闻小站,转而纳入更有活力的VIP俱乐部——包括K更多优质内容的大型网站,自媒体和KLO。
百度新闻这次调整,对一般性新闻源网站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前很多新闻网站借助于百度新闻源资格,为企业发布软文广告,以后这条道走不通,公关的媒介策略也必然要随之调整了。
微信指数的影响,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一趋势。
微信指数目前的效果还非常简单,只能看到简单的流量走势,只支持7日、30日、90日内的三个阶段的数据。不过考虑到微信指数有月活9亿的大数据支持,还可以进行用户行为分析,谁也不敢小觑了这个初生的婴儿。道理很简单,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巨大,以腾讯的技术能力,丰富这个指数的维度,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如果说百度是被形势倒逼,被迫调整新闻源数据库的话,微信指数则是主动出击,要在社会化传播舆论场的高地,插上自己的旗帜。
除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还有一些研究机构,你方唱罢我登场,都在推自己的指数。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观察这些指数,都有一个特征,都在强调优质内容的获取和分发,而靠铺量、覆盖和灌输,不但不能被用户接受,连渠道也在说不了。对公关人来说,研究各种指数的机制、算法和应用场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回到本文开头,说到百度取消新闻源数据库和微信推出微信指数,两件事是一回事,这是针对公关人来说的。传播渠道的重心,在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移,又由互联网PC端向移动社会化媒体二次转移后,传播的基本渠道和受众,以及社会反馈的机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指数为KPI导向的公关经理人时代过去了,以指数为生产工具的公关创意人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研究指数,不能再是考虑怎么去钻他的空子,而是要利用它的工具属性,从中去洞察用户的真正需求,生产出自带流量的传播产品来。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