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期】张小平:企业家的信仰之路
近年来,在众多财经管理图书中,《重获企业精神》无疑是一本值得特别关注的好书。作者是著名的未来学家和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
这本成文于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重获企业精神》,大张旗鼓地指出:真正的经济不是计量经济学的经济,而是企业家的经济。这个世界是企业家的世界。其通篇不断强调财富的真正来源其实是企业家的观念流和精神景象,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产方式。
对当下时常陷入迷思和困境的中国企业家群体而言,此书无疑起到了恰到好处的提醒作用。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家吸收精神食粮的渠道多种多样,但遗憾的是,大多停留在对于“术”的现学现用上,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修养心中的“道”。如何去塑造、凝聚企业精神?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学习政治人物的智慧和手段
政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因此,政治人物所凝炼的智慧、品格和手段,成为众多企业家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源泉。
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相遇”,正是马云的事业面临重大困境时。1995年,马云从事电子商务四处碰壁,甚至被别人骂做疯子,他感到非常郁闷和无望。一次出国时,他跟着朋友去了一座教堂。牧师讲到了二战时期,英国在气势汹汹的德国纳粹军攻击之危如覆卵,在没日没夜的轰炸声中,丘吉尔却在广播中对全国人民咆哮道:“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马云顿时如醍醐灌顶、愁容尽失。丘吉尔“永不放弃”这句名言,让马云在灵魂的电表出现红字时,及时地转危为安。
对商业偶像的亦步亦趋
正当中国企业蹒跚学步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其中,安迪·格鲁夫是这个重大变革的推动人之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已经成为上世纪90年代正在夹缝中寻求生机的中国企业家们的座右铭。
也正是新经济的兴起,让大学尚未毕业的比尔·盖茨亲身演绎了一个如何一夜暴富的神话,这对以日积月累、勤劳致富为传统的中国企业家们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震动。当长一辈还在犹豫狐疑之际,以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等为代表的年轻人,纷纷以比尔·盖茨为偶像,一起开创了知识经济时代。
逞一时之雄并不为奇,如何做到长盛不衰却是一个大难题。在这一点上,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是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榜样。李嘉诚提倡的“商者无域”,被黄光裕直接拷贝和灌输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做李嘉诚第二,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宗教是灵魂最佳安顿之地
同样是企业家这个群体的共同努力,中国经济也走上了迅速崛起的道路。但巨额财富来得太快,如何安抚那颗躁动的心,成为新的问题。
宗教所提倡的和平、平等、博爱等思想,不但成为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企业家阶层安慰自身的最好工具,也促使他们为弥补社会日益激烈的矛盾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先是对“小我”(自己)的慰藉。陈峰常常穿着道服在办公室里工作,读书、打坐,记录心得是他每晚的必修课;刘长乐每年都要到五台山礼佛,因为觉得佛能让他安静和理性。
接着是对“大我”(和我有关系的人)的关注。陈峰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会用于员工“三为一德”的培训,把南怀瑾所撰《论语别裁》作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学习资料。
再到对“超我”(和我无关的人)的博爱。真维斯董事长杨勋从来不为自己的企业做广告,而是把钱用来捐助慈善事业。杨勋认为,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取得了许多意外的效果,对真维斯这个品牌效应产生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