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黄明胜:当老板们站在镁光灯下
    2015-12-29      930      作者:黄明胜 智者品牌管理副总裁      来源:《国际公关》       分享:

      第四季度往往是公关人比较忙碌的时间节点。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年底的各类峰会、论坛紧锣密鼓。毫无疑问,这是品牌们需要抓住的公关机会。企业老板们作为品牌的天然代言人,也必须保持必要的曝光度,进而带动品牌声誉和关注度。而对于公关人而言,这往往意味着一次又一次高级别的挑战就要来了。

      一般而言,老板们站在镁光灯下,无外乎几种情境:一是仅仅参加活动;二是参加演讲;三是接受专访。如果仅仅是参加活动,公关人的焦虑程度显然是最轻的,给老板们准备好会议议程,挑好行头,在活动现场做好接待,抓拍几张有亮点的图片,配以相应的诉求和媒体渠道,有些扩散传播,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而参加演讲和接受专访,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需要死磕的,就是演讲内容。

      这里面也有差异。如果是汽车等相对偏传统行业的老板们,往往是循规蹈矩型的。因为他们浸淫多年,基本上都会按照专业人员的设计来,顶多在信息高度或个别话语习惯上做些校正。公关人与他们的磨合相对顺畅,推进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但如果是和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老板们,操作难度就会大很多。

      难就难在这些老板们每次要追求表达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更要追求现场唯我威武的场面。且不说这本身就意味着很高的技术含量,毕竟,输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并非易事。更难的是,公关人难以提前与演讲者当面沟通,只能凭借之前对该老板秉性、喜好的了解以及揣度,进行相应的设计。这种意淫式设计,通常的结果都不太好,极端的还会引发老板的暴怒。要想让老板拍案叫绝,基本和中彩票一个几率。这样的尴尬,并非是指公关人士的专业度不够,而是这种现状背后的逻辑就行不通。作为一个企业老板,其对企业的全局掌握、对行业的洞察,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这绝非一个公关人所能替代。

      最理想的解决之道,当然是获得与企业老板面聊的机会。现实往往是,演讲稿撰写之前很难得到机会,反而是呈现之后会得到老板的一些批示。这也是造成大部分老板演讲稿艰难出笼,甚至要修改无数遍的原因所在。

      其实,演讲稿出来之后,也很难松口气。如果演讲还要做PPT演示,又会来一轮炼狱式的煎熬。从文字到PPT,不仅是转化,更要源于此而高于此,对页面布局、配图、色块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另外,如何设计一个吸引眼球的开场白,如何穿插一个有意思的故事,都需考量。

      每个老板的行事风格不同,这也会造成对演讲的要求不同。一些特殊的需求,也会让公关人吐血不止。曾经有个负责党建的领导,演讲的主题就是“XX企业党建工作与市场战略的联动效应”,这样的演讲内容设计起来简直要让人怀疑人生。

      与演讲相比,接受专访更让公关人心惊胆战。每一次事前的提醒,似乎都无济于事。不少老板一旦面对镁光灯和话筒,就变得极其活跃,该说的、不该说的都会倾吐,大话、豪言、失态有时会接踵而来。更头疼的是,接受完专访之后,老板们又会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哪些信息不能播报,公关人则会开展灭火工作。

      当然,身为公关专业人士,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要去直面迎接,吐槽毫无作用。从积极的层面看,如今的老板们虽然要求高,但毕竟不再是之前那种千篇一律、“生活不能自理”的发言机器,而是变得越来越鲜活。只是快速发展的市场语境下,如何与仍在发挥本质作用的公关逻辑和公关策略对接、勾兑好,就是一个需要完成的命题了。往前看,都是社会进步、公关变革的体现。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