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徐茂利:传播管家——公关去魅化的想象力
今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在中国传播领袖论坛上,2015中国年度传播人物奖获得者陈勇,借势发布了“史上最接地气”的传播平台:传播管家。在这个平台上,客户只需支付6600元,就可以从商业故事包装和创始人故事发掘两个维度,购买到包含稿件撰写到传播发布的一系列服务。
长期以来,公关留给外界的印象常常是与品牌、策略、创意等高大上的词儿相连,企业要是没有达到一定量级,都不好意思与公关公司接洽。传播管家一经推出,立即在业界引起一阵骚动,千元的定价,实在是对公关行业的去魅之举。
公关行业有一个痛点,就是公关公司的成长速度常常满足不了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这一矛盾的结果,是公关公司在为此付出畸高的人力成本的同时,服务质量却在下降,导致公司很难做大。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风吹,涌现出海量的创业企业,但在预算少、不懂公关,甚至不会撰稿的窘境下,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传播需求,却很难得到专业的服务。
如何化解这一痛点?今年早些时候,申音的“开干了”曾给出过一条道,即用众包的方式,吸引业内的“大咖”来为企业服务——这解决了企业在培养能力方面的瓶颈,但每客单价还是高达10万元,而给参与者60万元的月薪,声称“站着把钱赚了”的style,还是显得太“高大上”了。
相较之下,传播管家更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产品。通过接地气的价格,对大量的创业企业、中小客户产生巨大吸引力,因此催生旺盛的需求,让那些善于讲故事的记者、撰稿人和公关服务供应者合理地出售自己的能力,这是分享经济在传播领域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通过平台,用众包和分享的模式,有效地实现海量的服务与需求的对接,去掉高成本的沟通环节,这就是传播管家公关去魅化的过程。
传播管家公关去魅,对自己有何意义呢?陈勇很低调,声称传播管家并没有当作行业颠覆者的意思,而是想打造成一个务实的传播服务者。但显然,这个平台有自己的野心,起码有三层意义。
一旦有所成就,按照传播管家的服务模式,企业购买服务时,先预付费用给平台,服务完成后再发付给服务者。即使不收取任何服务费,传播管家也能沉淀过亿的资金,这是一。
但光算这点小账显得目光短浅。事实上,1万家企业也许会死掉绝大部分,但那些成功者,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大客户,为平台的服务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如果只盯着客户的钱袋,还是小看陈勇了。其实,客户本身才是最大的资源。设想一下,当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创业者、商业资源、创业故事从一起步开始,就由传播管家参与品牌雕刻,那么传播管家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创业孵化器——陈勇是否曾如此脑洞大开,我不得而知,但这一空间确实赋予人无限想象力。传播管家发布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和“开干了”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它更像是公关界的36氪,创业企业的数据库,是他们最大的价值。
陈勇这一团队用大叔的功力,小鲜肉的努力,来做此创业,其志当不在小。但平台的运营挑战不小,最终结果如何,是否会对公关圈生态产生一些改变,一年后当可以看到答案。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