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黄明胜:攻击性传播的獠牙怎么变软了
攻击性传播一度是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词,因为它完全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敢者游戏。由于规范的缺失和风格的粗粝,它游走的区域是灰色的。艺高胆大者可能会名利双收;若一招不慎,很容易全盘皆输。
中国乳业曾经发生过两起令人侧目的攻击性传播事件,牵连的主角是今日乳业的两大霸主——伊利和蒙牛。在蒙牛高层孙先红出版的畅销书《蒙牛内幕》中,曾对亲历的攻击内幕和发展,有过入木三分的披露。彼时,强势崛起的蒙牛被体系化攻击,声誉大幅受损,市场销售也深受其害。经过努力,最后的结果是以操盘攻击性传播的代理公司数人入狱而告终。诡异的是,数年之后,蒙牛重蹈覆辙,因为攻击,再度有传播代理公司人员入狱。更让人不安的是,无论纷争有多大,攻击的主体都安之若素,但介入其中的传播代理公司却没那么好运,每次均有人留下污点。
不过世易时移,曾经令人谈虎色变的攻击性传播,如今早就登堂入室,成为主流的传播必杀技。甚至对某些互联网品牌而言,攻击性传播近乎成为唯一的策略和战术。在新的形势下,攻击性传播以“撕逼”的名义华丽登场。每一天,每一个行业,都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热衷于撕逼,口水纷争日益喧嚣。
不得不说,这股春风乍起的撕逼浪潮,让攻击性传播的内容、策略、形式、载体、平台都有了纵深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其中的企业越来越多,覆盖的行业越来越广。撕逼不仅没有任何羞耻可言,反而成为一件时尚的事儿。以往在公开场合,不评论对手成为基本的公关伦理。但如今,与对手的PK撕逼,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官方文件及海报中。某些时候,一场发布会的主旨,就是与对手撕逼。企业高层踊跃站台,动辄向对手开炮。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开炮像是任性的行为,实则背后经过了集体讨论。出牌的口径、发炮的姿态甚至看似脱口而出的“金句”,都经过了充分而刻意的准备。为了达到效果,一切高层CEO甚至不惜自毁形象,不仅语言粗鲁,甚至还竖起中指配合,让人大跌眼镜。
饶有意味的是,在攻击性传播大行其道的今天,其凶猛的獠牙反而变柔软了。几乎很少有企业,因为对手的撕逼与挑衅而对簿公堂。参与其中的传播代理公司,也不再有任何禁忌和畏惧,开始心安理得地拼创意、拼资源。
发生如此巨变,原因何在?
最深层的变化,可能在于攻击性传播在蜕变成撕逼之后,其终极目的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生死”,演化成今天的“输赢”,甚至是一时的“得失”。以往的攻击性传播,透露出骨子里的凶狠,恨不得对手死而后快。今天的撕逼,多是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与此同时,在碎片化传播的今天,吸引注意力越来越艰难,撕逼会引发关注,让双方都成为受益者。有人曾经玩笑,撕逼的企业互相成就,反而让没有参与的企业无辜躺枪。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撕逼,干掉了和其正;而华为荣耀和小米撕逼,让中兴、联想等老牌企业迅速落伍。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层面是,今天的撕逼因为其明目张胆,反而显得有些光明磊落,不像之前的攻击性传播,攻击者总是隐匿在背后,打的都是致命一击的冷枪。这或许也是撕逼不再令人憎恨的原因所在。
不过,我仍然相信,撕逼或攻击性传播只能作为传播的战术之一。传播的本意或初心,仍然会回归到品牌及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以一种干净而纯美的方式来演绎。传播终究是一件简单而美好的事,还是让它尽量远离戾气与口水。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