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期】朱旭东:谁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5-08-07      1371      作者:朱旭东 太立德仁公关传播集团总裁、易居中国创始合伙人      来源:《国际公关》       分享:

      《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一首流行歌曲,讲的是恋人分手后的状态。

     

      这也是当今最火的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与人社交的状态写照,几乎所有的APP都在追求社交粘性与互动。但几乎都失败了,因为在社交领域有两座大山横亘着,后来者无法超越。

     

      其一就是新浪微博。它构成了陌生人之间的传播与社交。微博就像是一个公开的广场,你可以在广场上尽情发言,围观者来去自由。粉丝数量的涨跌标志着你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力。一个微博的应用,充分解构了中国社会原有的信息发布体系,形成“人人皆媒体,个个是记者”的全新社会传播链。虽然如今微博的活跃度有所下降,但几个亿的注册用户,每天数千万的活跃账号,仍时刻生产着庞大的信息,在陌生人中传播、分享。

     

      其二就是腾讯微信。微信构筑的是朋友、熟人间的社交,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扫一扫,摇一摇,朋友圈刷屏,据统计每人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平均约为657分钟。这是多么可怕的社交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个手机装不了太多的APP,所以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其它社交软件想超越微博(个人媒体)和微信(朋友社交)都是痴人说梦。所以,腾讯关掉了它的微博,阿里巴巴的“来往”也基本悄无声息了,除了“陌陌”还坚持着剑走偏锋,异军突起。

     

      那在移动社交领域还有机会吗?结论是,总会有的。那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社交。谁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TA就是同住一个社区的邻居,同在一幢楼上下班的打工一族。这些面孔也许天天看见,却又十分陌生,因为中国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这些几乎天天见的“陌生人”,在什么时候会产生社交呢?那就是当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时,存在于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就自然产生了。比如两个人都喜欢摄影,比如你和你的邻居都养了狗狗,或者都有一个BB在哺育,互相交流就成为可能。这样一种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的社交,就会形成“口碑商机”。

     

      微博上推销商品(服务)你不一定会相信,因为那发言的完全是个陌生人。而微信上都是朋友,信息可以分享,但买卖东西就不够意思,不好意思了。

     

      但在由社区、办公楼构成的场景下,你的邻居、你的同事等由“最熟悉的陌生人”构成的社交网络,都是最好的“口碑营销”阵地。

     

      基于一个又一个固定的地址,邻居同事间通过相同的兴趣和消费行为构成的精准体验口碑营销平台,能够在“微博”与“微信”之间撑开一片灰色的空间,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社交距离不是很远,也不是很近,恰恰存在于人的需求之中,诸如实惠APP、微米等应用正在奋战,应该会诞生诸如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级应用。

      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