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2期】匠心,始终是个动词——试论匠心品牌传播之道
谈及“匠心”,世面上已有许多阐述与案例。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宗盛New Balance广告中的独白——“人不能孤独地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品牌如是,有匠心的作品,也与品牌沟通之道息息相关。
创新趋势:一套“造星”体系背后的洛客之匠
11月1日,为期三天的2016洛客发布盛典在北京红砖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在其中的“奇葩匠人”专场上,洛客对“匠心”表达了这样的定义:“当下匠心已经成为专业主义的中国式表达,它是一种对行业坚持的倔强。在一切讲求效率、为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各大行业各类产品层出不穷,这个世界从不缺乏商品,缺的是有性格的人,缺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和有温度的物件。”
遥想2016年初,吴晓波频道和洛客联手打造了一档名为“奇葩匠人”节目。据财经作家吴晓波介绍,他们在全国召集那些面向消费升级的、能够生产出让人尖叫的产品的匠人朋友们,来向全中国的消费者们展示他们的产品。约有1500位“匠人”参与这个活动——最终入围的6位“奇葩匠人”,他们做的商品其实也可能很普通,比如他们有人是做音箱的,有人是做袜子的,但就是在这些非常普通的商品中,他们体现了自己的匠心。
吴晓波还就此论断道:“面向消费升级,注重任何一个细微的普通商品本身进行制造,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服务,将会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市场基本重要的潮流和趋势。”同时,在洛客创始人、设计师出身的贾伟看来,每个人都有匠人的情节,每个人都是制造者。在第二期《奇葩匠人》,将一边招募奇葩匠人,一边招募奇葩设计师,目的都在于希望能够帮助“匠人”养成,把其品牌做好,帮助其把商业模式养成。
洛客创始人贾伟在洛客发布盛典上与中外来宾畅谈“匠”
从当下来看,“匠心”存在着被过度解读甚至过度消费的风险,唯有回归人、发现人、成就人,才能为“匠心”带来新的概念活力与商业潜质。而洛客与吴晓波频道合作栏目乃至赛事、匹配设计师等附加值资源、举办洛客发布盛典,正是在将曾经“半透明”的匠人群体打造成闪耀于世、着眼未来的群星——简而言之,这套造星体系所成就的“创新趋势”及其背后的产业链布局,为洛客的匠心之道带来了独特的活力。
立足性能:一场发布会背后的万科之匠
11月16日,万科集团副总裁刘肖在北京万科“作品时代秋季发布会”上提出“家,可以说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载体,我们这次的发布会也想再次表达这份初心,以性能向家致敬,让家成为美好生活的所在。”
本次发布会的不同,在于“性能住宅”(智能、舒适、健康、精工、无限)这个词的出现,这意味着万科的人文精神注入了一种新的匠心动能。以智能住宅为例,万科研发团队发现,家里的灯光开关通常每天要被按200次以上,而万科智能家居“一键生活”可瞬间切换生活场景;在“远程控制”方面,万科为业主定制开发了一款APP,比如在雾霾而又寒冷的冬天,业主可以在回家之前就提前开启新风、空调,到家就能享受到不同于户外的清新和温暖。
与此相关的健康方面,由北京万科研发的健康系统,集成新风、除霾、热交换及冬季的加湿和夏季的除湿功能,并采用内外双循环系统。据第三方评测,万科新风除霾系统实现PM2.5的过滤效果超过95%,同时还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可谓直击用户“痛点”。
再例如无限(可拆解、可扩张、无限融合与连接)方面,万科实现了户型可以从单人到夫妻两人,以及三口之家到三代同堂的多种居住空间模式切换,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而这无疑再次体现出万科助力“人与建筑共生”的匠心思想。
回想从2003年的“无限生活,用心建造”、2006年的“中国建筑,人本长流”、2007年“让建筑赞美生命”……30年来,万科积累了超过5000万平方米已交付面积和超50万户业主——单以夏令营为例,万科夏令营营员人数已经累计近40000人(截止2014年),甚至超过专门的夏令营组织。更有数据显示,万科的居民平均认识25个邻居。由此可见,关注“人与建筑共生”的匠心思想,始终是万科品牌建设中恒动不变的方向。
从品牌层面而言,一场“匠心”发布会的重点,不是靠业内外大牌嘉宾撑场、不是用PPT专注讲故事、不是用酷炫的场地来填充视觉,而是让品牌匠心、产品匠心与愿景匠心形成高度统一,并真正指向受众乃至业界的需求。在我看来,北京万科恰恰正着眼于此。
故事联想:一支微纪录背后的MOTO之匠
10月21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官方微信上有一则引人关注的报道:“近期,凤凰网独家重磅推出了7103厂特级技师曹玉玺人物微纪录片《大国工匠:曹玉玺》,该视频目前已在凤凰网、凤凰视频及凤凰网《甲乙丙丁》微信公众号上同步推出,得到了海峡两岸同胞和海外爱国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微纪录片的赞助商——MOTO。据《现代画报》记者王冬艳报道,“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甲乙丙丁》针对大事件的报道,想要采访一些中国航天领域里的人物,但是却没有特别清晰的思路。反而是和MOTO合作《大国工匠》时给了他们一些启发。其实MOTO和航天工程在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时就发生过关联,当时使用的无线应答器就是MOTO生产的。MOTO这次推出模块化手机Moto Z,《甲乙丙丁》就根据MOTO的品牌诉求和节目的品牌定位,选择采访了航天六院的焊接师傅曹玉玺。”
从全网数据来看,这部微纪录片在全网的播放量已突破百万,甚至在知乎平台“谁知道一些航天工业幕后的故事,有没有相关的记录片?”的相关讨论中,这部微纪录也成为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在东山真实影像提案大会“真实影像内容创投沙龙”、北京秋季交易会“纪录片业务论坛”等多个纪录片业界会议上,《甲乙丙丁:大国工匠》更是作为微纪录乃至短视频领域的成功范例被频频提及。
在东山真实影像大会上,《甲乙丙丁:大国工匠》受到中外来宾关注
再回到产品本身,MOTO今年推出的MotoZ手机,主打模块化概念,在功能兼容、生态开放(Moto Mods开发者计划)等方面进行布局,被视为影响业界的重要变革。如国际经济学会主席、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青木昌彦就曾表示:“模块化概念具有十分强大的冲击力,可能将彻底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的结构”。而MotoZ在与市场沟通的过程中,“匠心”无疑是推动变革的信用凭证,《甲乙丙丁:大国工匠》只是MOTO此次匠心传播的一个缩影,但相比单纯的广告传播和新闻论述,无疑更富于润物细无声的联想意境。
由上述案例可见,“匠心”始终是个动词——它可以通过“创新趋势”,形成着眼产业链乃至想象力经济的重要基石;它可以通过“立足性能”,卡位业界乃至广大受众对于生活品质的性能化需求;它可以借力“故事联想”,以微纪录的形式实现多种关联元素的溢价效应。因此,作为品牌公关策划人,我们对于一种理念或精神,不要急于骂杀或捧杀,而是在积极寻找品牌结合点的同时,为其趋势创新、理论支点、情境联想方面注入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
1、为尊重原创,本站文章(尤指标注《国际公关》杂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2、凡本站标注“来源:XXX(非中国公关网)”的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获取授权,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站无关。
3、部分图片标注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4、如需向中国公关网投稿,请发送稿件至:info@cipra.org.cn

中国公关网
- 微信扫描二维码
- 订阅“微信”公众号
-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 【总第111期】李国威:公关的强势与弱势
- 新意互动:打造数字营销闭环生态体系,助力品牌破局增长
- 【总第111期】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公众战略
- 【总第102期】公关能力,永远在线
- 【总第102期】快刀何:找对人,说对话,放最大
- 【总第102期】公关行业转型如何螺旋向上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总第102期】徐茂利:消失的2020
- 红旗渠连通“一带一路” ——写在红旗渠动工兴建60周年暨202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 | 课堂
- 【总第102期】黄明胜:信息无价,不仅关乎技术
- 拼多多,你的价值观底线在哪里?
- 创造增量用好品牌广告 ——对话胜加广告CEO马晓波
- 【102期/封面文章】企业取消公关部 这是个伪命题
- 【总第102期】李国威:独立公关人会是行业趋势吗 | 专栏
- 【总第102期】从凡尔赛文学,到社交时代公关价值思考
- 【102期/封面文章】解散公关部,公关赋能体系之破立与模式
- 【总第101】快刀何:公关咨询首先是生意咨询
- 姐夫李:向法律部学习写危机公关道歉信
- 公共关系本科教育何去何从——从大理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停招说起
-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2017年中国公关传播行业财富40强排行榜、利润最强TOP10榜单
-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7年度调查报告
- 【第87期/人物】黄小川:期待有理想、有智慧的年轻人扎根到公关行业
- 【第89期/对话】万博宣伟:创名者带领中国企业智赢全球
- 疫情冲击下,大型企业该如何有效应对,做好品牌?
- 优衣库×KAWS联名限量款“爆火”的机理与建议 | 课堂
- 卓越理论的互联网之问 | 前沿
- 外卖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之路 | 特别报道
- 不忍回顾!2017年度最差十大危机公关!
- 驾驭风险 稳操胜券——滴滴公关案例分析
- 网易云音乐:深入洞察用户的情感营销
- 不可不知的“IP+产业” | 课堂
- 2020新年复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 企业的传播建议与口径
- 公关三十讲(四)| 从瑞幸咖啡挑战星巴克,看中国式公关的“对标PR”策略
- 危机公关,外企为什么总是慢三拍